塞尔维亚vs瑞士比分预测     世界杯32强晋级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首页>正文

新形势下高校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形势,高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高校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不可能不涉及利益和观念冲突,改革也容易导致各种矛盾纠纷凸显。这也使得高校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只有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执行力才能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部署才能得到师生员工的积极拥护和支持;高校只有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改革才可能顺利进行,“依靠教职员工办学”才不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一、新形势下高校党群关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党群关系总体上是密切、融洽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流与沟通不够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不仅是对我党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党执政65年来宝贵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目前一些高校领导干部不重视本应承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彻彻底底把自己定位成了党和国家的重要“官员”,整天忙于公关、接待、应酬、开会、批阅文件,几乎没有时间接待师生员工来访,“领导接待日”也形同虚设。同时,出门要以车代步,高高在上,不愿到教师中间、学生课堂了解情况,即使到基层一线也静不下来、沉不下去,调研基本上也是浮光掠影,不愿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和研讨以及论证活动,致使与师生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有的高校领导不知道师生员工在想什么,师生员工也不知道干部在干什么。
(二)民生意识不强  
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然而,一部分高校领导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在办学过程中没有真正从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进而影响新时期党群关系的和谐。与此同时,有的高校领导成天停留在听汇报、看材料、要数字、催报表,满足于纸上谈兵,致使科研人员静不下心来搞科研,教学人员静不下心来搞教学; 管理人员也整日忙于应付交差,导致管理效果和管理质量不高。有的校领导更是为了自己能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在学校改革发展上没有新招数、新思路,对师生员工亟需解决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回避、推诿,导致高校党群关系不和谐。
(三) 权力监督不力  
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一旦失去了民主监督,失去了有效的制衡,就很容易导致专断霸权,就很容易产生腐败。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屡屡曝出腐败案件,一批高校领导先后成为“阶下囚”。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高校领导能够腐败,关键在于对他们的监督仍处于真空地带。从体制上看,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分工上看,高校领导各司其职,权力分散,但分管领导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常常拥有较强的话语权。比如,采用什么教材,购买什么仪器设备,基建招投标确定谁家,分管领导基本上可以拍板。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不顾制度规定,不问师生意见,不听师生建议,这都容易导致腐败的产生。只要高校领导的权力不受约束和监督,培养国家栋梁的圣洁之地出现腐败也很正常。另外,在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每年召开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议程基本上都是履行程序,会议也只是“走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四) 个别干部素质不高  
常言道: “做官先做人,万事德为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提拔干部的必备条件。当前,高校领导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有些干部在未提拔担任领导之前,还是能沉得住气,坐得了冷板凳,还是能静得下心来专心钻研业务和搞科研的,是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并且在某一学术领域还是大名鼎鼎的专家、学者。然而,在担任领导干部后,自然而然会忙于应酬、接待,时间长了,容易产生浮躁心理,就更不谈静下心来钻研教学和科研了。
众所周知,学术专家标准是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标准。因为,“高校是知识和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知识层次高,工作学术性强”。不少人在担任校级领导后,迫于环境的压力,会继续发表学术文章和出书。但是,个别领导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书,根本或者大部分都不是自己写的,而是自己的“亲信”代劳的,并将其作为提拔“亲信”的筹码或交换条件。这种弄虚作假的学术腐败现象,直接败坏学术氛围。此外,还有的高校领导打“中外合作办学”的幌子出国,回国后一无所获,实为公款游玩。这种假公济私、奢侈浪费的行为,直接恶化了党群关系。
二、新形势下高校党群工作呈现的特点
(一) 思想波动趋向复杂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现在的社会逐渐变成了信息化的社会。这就使各种思想文化能够得到及时的交错、激荡和碰撞,从而对教职员工的思想意识产生深刻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思潮纷繁变化,一些错误的、消极的、颓废的思想意识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蔓延滋长速度更快。此外,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趋势和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教职员工的思想压力和工作压力也会空前增大。这使得教职员工的思想意志受到巨大考验,对所在高校和所从事工作的忠诚度也会降低,从而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
(二) 矛盾纠纷趋向多样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急剧上升,矛盾纠纷的关联性、敏感性不断增强,矛盾纠纷的多样化、复杂化不断凸现,社会的稳定、和谐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高等院校在激烈的市场博弈中,矛盾纠纷呈现了形式多样化、内容复杂化等特点。在干部选拔方面,经常会出现“好哭”的孩子吃到了奶、“好动”的人跑得了官;在职称评定方面,有些教职员工因为评不上职称而对学校职称评定工作产生意见,有的干脆把矛头指向个别校领导或职能部门;在新校区管理方面,比较突出的矛盾纠纷是教职员工上下班问题,这种乘坐校车的“走教”形式,极易引发教职员工的不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面,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人员包袱太重,尤其是在解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问题极易产生矛盾;在家属区管理方面,存在建筑破旧零乱、公共设施不全、道路损坏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容易引发矛盾。此外,有的高校对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党的干部考虑问题不全,作风简单,影响了党群关系。在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的矛盾纠纷趋向多样化。
(三) 群体冲突趋向极端化
 群体冲突是转型期中国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威胁。如不能进行有效的遏制,最终导致人性的麻木和社会的不安。中组部的一项研究表明: “不少人认为‘找企业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堵公路上铁路’。”教职员工是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他们在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等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职员工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满情绪和敌对思想,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群体性事件。近年来,不少高校在子女入学、住房分配、职称评审、科研奖励、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甚至导致极端化的群体冲突。高校领导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如果考虑问题不够谨慎和全面,容易破坏、激化党群关系,导致教师罢课、职工罢工的现象发生,这会给高校自身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因此,全面、真实地了解教职员工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做好新时期高校党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形势下高校和谐党群关系构建的策略
(一) 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利益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千方百计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的根本要求。我们党坚持贯彻以人为本,把实现群众根本利益和人的自身发展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目的,是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在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畅通师生诉求渠道,真诚倾听师生呼声,把师生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师生员工的多方面需求。一方面,要畅通信息交流平台,使舆情民意能“上得来”。高校领导平时要重视民意的收集,关注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高校都设立了书记信箱、校( 院) 长信箱,有的高校还建设了信息交流平台,这都为教职员工畅所欲言、领导收集民意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沟通平台。另一方面,领导要“下得去”,主动倾听教职员工的心声。实践证明,没有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就不可能有爱民、为民的行动。高校领导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到生员工中去听他们的呼声。唯有这样,才能了解民意,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二) 发扬民主,凝聚师生智慧  
坚持实行民主制度、凝聚群众智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工作要推进,事业要发展,必须要紧紧团结和依靠群众,逐步完善民主制度、不断激发群众创造力、着力扩宽凝心聚力途径,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唯有这样,才能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供智力、挖掘潜力、积聚动力、增添活力。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面临着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客观上更加需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凝聚群众智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高校,广大教职员工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学校的主人。高校领导应认真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发扬民主,集中民智,把学校办好。首先,要开好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建立健全教代会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代表素质和提案质量。其次,要推进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内容、形式和范围,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最后,要定期召开座谈会,并充分利用校领导接待日、信箱、网络、校务委员会等途径,加强学校工作透明度。
(三) 完善制度,保障师生权益  
实践证明,为了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必须要善于运用政策、制度杠杆,加强群众权益的保障。因为制度往往要比人更可靠,只有制度变得更加完善、更有刚性,群众权益才有可能得到应有的保障,保障群众权益才不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就目前而言,无论是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还是分配制度,在公平性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都需要通过纠偏来保证公平正义的实现。就高校而言,工会等维权组织的能力在弱化,过重偏向于行政化,习惯于根据领导指示开展工作,而不是根据教职员工意愿开展工作,组织开展业务文体活动,更不能体现其作为教师群体利益代表的地位和作用。这使得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群众权益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工会等维权组织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教职员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出能充分维护教职员工权益的规章制度,以此来促进教职员工利益的实现。

塞尔维亚vs瑞士比分预测   世界杯32强晋级   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程 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