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811-9908

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⑳ | 青岛科技大学校长 陈克正

来源:山东教育发布 作者:山东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1-07-11

厘清三组逻辑,把握两重关系

依托教育评价改革激发学校干事创业内在活力

青岛科技大学校长  陈克正

去年十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掀开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新篇章。今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又明确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龙头工程”,充分体现了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性。

一、厘清三组逻辑,深刻领会《总体方案》的精神内涵

深刻领会《总体方案》的精神内涵,首先要厘清方案中包含的三组逻辑关系,即“为何改”“改什么”和“怎么改”。

“为何改?”简言之,就是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总体方案》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办教育、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教育评价上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引导教育回归根本。

“改什么?”就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方案中明确提出了破除“五唯”的要求,针对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群体,从品德、业绩和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反对“唯文凭”“唯帽子”,不是不要文凭和帽子,而是反对“唯”的绝对化、片面化、形式化和一刀切本质;反对“唯论文”也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发表论文,而是要发表高质量、有代表性的论文,避免从单纯的“唯”演变成极端的“破”。

“怎么改?”《总体方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五类主体为抓手,明确“五个坚持”“四种评价”,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落脚到高校自身,就需要从三个视角进行思考:一看贡献力度,即学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引领行业发展作出多少贡献;二看发展速率,即学校在一定周期内各方面发展的增量、速度和质量,不能局限于“原有存量”上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三看发展潜力,即学校在规划学科布局、资源集聚、内部治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思路举措是否符合当前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多视角、动态化的评价能够相对全面客观地反映学校的情况,给学校以正确的发展导向。


二、把握两重关系,重点明确《总体方案》的导向作用

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总体方案》针对教育评价的突出问题,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列出了若干个禁令,指向明确、可操作性强。同时,《总体方案》提出“结果、过程、增值、综合”等四重全新评价理念,体现了解放思想、破旧立新。要妥善处理“破”与“立”的辩证关系,有重点的“破”才能划出底线,有鲜明的“立”才能树起标杆。针对《总体方案》具体要求,结合青岛科技大学发展需要,究竟需要破什么?立什么?

一是对学校来讲。“破”的是制约“学校对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与自身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主要矛盾,“立”的是以构建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学校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破”的是“大家干了什么考核什么”的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学校高质量发展最需要什么就考核什么”的评价导向和评价体系。

二是对教师来讲。“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对教师评价来讲,破“五唯”要破的是“唯”,而不是废止把分数、论文等作为个人和组织评价的一个指标,要结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三定”方案等具体工作,建立基于综合评价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拔与使用机制。

三是对学生来讲。“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人才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价值追求。要转变“唯分数”“唯升学”的应试教育习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大学这个步入社会的最好前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学识、增强才干、强健体魄、提升修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

三、深耕内部治理,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

在理解内涵、明确导向之后,最重要的便是将《总体方案》精神融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探索实践,将方案要求转化为学校干事创业的“实招”“新招”“硬招”。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激发教育评价改革向心力。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以师生为中心,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在学术评价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育与分类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二是优化评价方式,激发人才创新发展源动力。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落实教授上课制度。改进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

三是深化制度改革,强化改革激励效果渗透力。推进人事管理重心下移,逐步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健全基于贡献和质量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学校事业发展与教职工收入同步增长机制,优化薪酬体系,突出收入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扩大二级单位分配自主权。探索实现学科建设与岗位聘用相融合,努力实现学科建设与岗位聘用、考核制度的有机融合。

下一步,学校将按照《总体方案》的总体要求,统一思想、“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取得突破、五年塑成优势”部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质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建成服务与引领行业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教育强省目标的实现贡献青科大智慧和力量!